据银多网了解,建设美丽乡村,如何让农民养殖产业不受损,住地环境不造污,长丰县的做法是:统筹规划,移养于村外,规范化操作,生态化运作。既实现农民收入不减,又保障了住地环境友好。
新年伊始,笔者在拥有4000多人住户的朱巷镇庞孤堆社区看到,15名保洁人员早上6点起床,网格化管理,清扫垃圾,清除杂草,清扫结束后,公司的垃圾专车适时出发,将约6吨垃圾及时送往合肥北城的垃圾填埋场处理。目睹清净如洗的社区,笔者不禁问道:农村传统的养殖业怎么办?社区党支部书记李传祥把笔者领到了社区外,映入眼帘的是树林里、溪塘边,大棚林立,鸡、鸭成群,白鹅咯嘎,百音悦耳。正忙着捉鹅逮鸭给省城送年货的居民梁道政告诉笔者,整村推进建设美好乡村工程完工后,他和妻子一道,摔掉打工“饭碗”,回乡转租了300亩平整好的土地,除用于种粮外,又利用滩涂地开挖了20多亩鱼塘,长流水不断线,在鱼塘边养鹅、养鸭,所排的禽粪用于养鱼,仅此一项,年收入就达10多万元。
据介绍,近两年来,长丰县紧紧围绕“建设新社区、培育中心村、整治自然村”思路,先后整村推进,完成了18个省级中心村建设任务。但既要让农民进区上楼,又要使农民养殖产业不丢,无疑是个矛盾体。长丰县根据农民意愿,以“三线三边”整治为抓手,有序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模式,组织落实农牧结合消纳用地,推行 “移养于村外”战略,先后兴建了近千个养殖大棚,利用滩涂、林地,大力发展养殖业。同时以排泄物作肥,构建起主体小循环、区域中循环、县域大循环综合利用体系,促使养殖排便物综合利用率达90%以上,既确保社区长治久美,又促使进区上楼农民鼓起腰包。来源:安徽日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