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银多网了解,今年,东港市农业生产克服各种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,再次迎来丰收年,全市粮食总产量达52万吨,连续5年粮食产量超10亿斤。
粮食高产丰收,离不开市委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。东港市委书记刘胜军、市长杨乃文等领导多次深入农业生产现场调研指导工作,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粮食生产问题,采取一系列得力措施促进粮食生产。今年,东港市遭遇严重旱情,旱情发生后,市委、市政府先后3次召开抗旱救灾专题会议,安排部署抗旱工作。农业、水利、气象等部门及时完善和启动应急预案,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干旱严重地区,指导开展抗旱保丰收工作,减少旱灾带来的损失,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。
政策落实到位。严格落实粮食综合直补、良种补贴、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,再加上国家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,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政策,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。2015年,东港市落实粮食直补资金6400万元、良种补贴资金1199万元、农机购置补贴近800万元。
春耕备耕充分。农业部门早在3月中旬便将春耕所需水稻、玉米种子和化肥、农膜等农资全部备实。同时,加强农资市场监管,东港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、市种子管理站长期对全市所有农资店、生产商开展检查,定期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,使农户利益得到切实保障。
科技强力支撑。东港市农经局组织品种推荐委员专家根据上年水稻、玉米所表现的特性,推荐出适合东港市种植的优良品种,印制12万份《水稻玉米优良品种推荐结果公告》,免费发放给农民,为农民选择良种提供参考。以免费赠阅的方式发放《沃土》期刊,做到送科技资料到炕头、送科学技术到田头。粮食生产期间,密切关注病虫害发生情况,确保一旦发现情况,及时开展防治,全年共编发病虫情报6期,及时上送下发,为各级职能部门指导病虫防治、及时制定对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了可靠依据。今年,农业科技部门共组织培训200余次,举办科普大集等科技下乡活动20余场次,开展现场培训400场次,培训农民人数达3万人次,累计发放资料20余万份。此外,东港市全面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,全市拥有各类农机近两万台,水稻生产主要环节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8%,位居全省前列。
加快土地流转。土地流转市场已覆盖8个乡镇、105个村,流转管理人员达到210余人。目前,全市耕地流转面积达到33万亩,占家庭承包总面积的37%;滩涂流转面积39万亩,占总面积的86.7%。积极培育壮大以家庭农场、种粮大户、专业合作社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。目前,全市百亩以上种粮大户达到775户,500亩以上的有112户,1000亩以上的有39户;全市家庭农场达到115家,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583个,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38家。2015年,共建设国家级示范片14个,总面积14.9万亩,其中核心区1.4万亩。今年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713公斤,成为东港粮食生产高产高效的样板。来源:东港市政府